中国网3月6日讯(记者 葛蕾 曹川川 胡俊)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ぱ芯坎扛辈砍ね敉蚋?/span>接受中国网专访,分享敦煌文化传播、文物?;さ认喙鼗疤狻L岬轿奈锉;ぃ敉蚋3渎星榈厮?,?;の奈?,要充分认识到它们的价值,想象它们有生命,这样才能让文物延年益寿,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共享文化大餐。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中国网:如何让敦煌的文化瑰宝得以长久传承?
汪万福:我们聚焦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打造国际上文化遗产?;び氪械拇蟾窬?,共同守护人类的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将联合兰州大学的高校,还有中科院的一些科研院所,共同针对文化遗产?;ご辛煊虻囊恍┕丶暮诵募际跷侍猓约霸谖幕シ矫娴囊恍┞肪?,聚焦一些难点和瓶颈,形成一个国际文化遗产?;ご杏肜玫拇蟾窬?。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通过一些平台的建设,凝聚更多的人才队伍,把敦煌的经验、中国的智慧传播出去,把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理念,一些做法或者创新型的成果引进来。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共同提升文化遗产系统性、整体性保护以及管理水平。
中国网:在文物?;し矫妫绾巫龊么丛煨宰痛葱滦苑⒄??
汪万福:首先我们对文物的价值要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当你认识到它的价值的时候,你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或者行动是慎重而科学的。第二个是要有好的理念,文物?;ひ桓谋湮奈锏脑?,最小干预,保持真实性、完整性,这些原则我们要把握住。其次就是我们要有责任担当,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去对它制作的工艺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它病害的机理进行研究。
产、学、研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和后期的施工都要一体化,简单地讲就是设计的阶段,我们施工的技术都要参与进去,这才能有好的方案,有好的队伍,才能有好的保护结果,这是相辅相成的。
人才队伍非常重要,再好的材料,没有好的工艺,没有好的技术,是实现不了预期效果的。有人称我们是“文物医生”,我觉得比较准确。我们就是在给文物“看病”。我有时跟年轻人讲,你修壁画的时候,一针扎下去了,和人一样,你扎不好它会痛的,要非常慎重的。对待文物,就要想象它们是有生命的。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文物“延年益寿”,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可以享受文化大餐,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同样享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