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1月22日讯 (记者 秦金月)1月19日起,京味儿话剧《正红旗下》登上北京人艺首都剧场的舞台,一直持续到春节期间。
《正红旗下》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今年的2月3日是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从《龙须沟》到《茶馆》,从《骆驼祥子》到《正红旗下》,老舍的作品伴随北京人艺一路走来。用曹禺先生的话说:北京人艺的生命,一部分是由老舍先生的心血浇灌的。北京人艺在这个时间上演《正红旗下》,是曾被称为“郭老曹”剧院的北京人艺对这位文学巨匠的礼赞与致敬。与《正红旗下》首演同步,北京人艺还在首都剧场观众大厅举办了《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专题展。
展览特别展出了老舍创作《龙须沟》的手稿及人物介绍、民国时期出版的著作、剧院上演剧目舞美设计图、演出说明书,以及《茶馆》多次出国巡演资料等共7个展柜,结合6块展板、12面横幅,在首都剧场大厅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观众在观演之余能深入了解老舍先生的作品和他与北京人艺的深厚情谊。
《正红旗下》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与以往北京人艺舞台上的老舍作品不同的是,《正红旗下》的原著在老舍先生过世时并未收尾,由曾经创作出《小井胡同》等京味儿话剧的剧作家李龙云先生对其进行了续写和改编。最终,两位京味儿剧作大家共同完成了这部戏的文本创作,是一次彻底的“老舍+人艺”的艺术创作。
作品以老舍先生的第一视角来进行叙述,将自己出生前后,清末的北京城生活风貌展进行了刻画,以群像的方式讲述了百年前的民族命运。二度创作中,导演冯远征、闫锐以尊重原作精神内核,突出人文关怀为重点,给予作品更现代的演绎?!耙泄诺浜拖执嘟岷系纳竺婪绺瘛!彼淙皇且徊烤┪抖罚杼ㄉ喜患车乃暮显旱仍?,而是一眼看到充满象征意味的红色屋顶等流动装置,演员表演也打破传统的空间限制,产生多维度的对话。这样的舞台呈现,让观众对京味儿戏有了新的观演感受。
《正红旗下》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老舍在舞台上穿梭,以旁观者和讲述人的形式串联起清末的京城众生。这样的舞台表现是要突出老舍的“参与感”与“在场感”?!拔蚁肜仙嵯壬谛凑獠肯返氖焙颍欢ㄊ遣斡虢サ?,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所以我们希望老舍先生在舞台上用情感在跟剧中人物交流,某一个瞬间,他在俯视当时的一切?!钡佳莘朐墩鞅硎?。
除了舞台上的濮存昕、于震饰演的“老舍”先生,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鲜活的舞台群像?!叭纭肚迕魃虾油肌钒阏箍??!毖盍⑿率窝莸睦仙岣盖?、梁丹妮饰演的姑妈、王茜华饰演的大姐婆婆、王刚饰演的云翁、傅迦饰演的正翁、吴珊珊饰演的老舍母亲以及刘辉饰演的福海二哥、雷佳饰演的博胜之等一众角色,每个人物轮番登场,用不长的时间,刻画出时代的芸芸众生。闫锐认为“演员表演的底色是爱?!币蛭炼缰凶髡叨杂谌宋锏陌?,所以舞台上的每个人都鲜活而有生命力。
《正红旗下》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作为一部新创排不久的作品,《正红旗下》在前两轮演出时票房和口碑双丰收,专家学者以及观众从不同角度对这部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说:“这是一部适合北京人艺的戏剧,也是一台有戏剧性、趣味性,耐人寻味、启人省思的戏剧?!庇械墓壑谠蛟谕缟狭粞裕骸翱吹搅巳艘盏拇葱拢艘盏男囊?,看后久久不能平静……为群像戏中每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和故事动容,在为老舍先生没写完的故事遗憾,在为那个年代的每一个人痛心,为龙云先生未了的心愿感动,为人艺所秉持的传承与创新起敬?!?/p>
此轮演出,既是贺岁演出又是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纪念演出,对每一位主演而言都意义重大。“让自己不断靠近人物,在舞台上更从容。”于震将此作为本轮演出的目标,“让细节更具象和具体,更典型化?!绷旱つ莸纫恢谘菰币苍谕ü附谌シ岣蛔髌贰>缒恐刈吧险?,对每一位主创而言都是再一次出发,持续打磨,让观众看到这部新作品的持久生命力。
演出将持续至2月13日。
《正红旗下》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正红旗下》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正红旗下》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正红旗下》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正红旗下》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