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历史文脉 绽放时代风华
——以法治方式更好护佑文物和文化遗产
作者:本报记者 靳昊《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2日 05版)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正值暑期,北京各大景点前人流如织。天安门、故宫、钟鼓楼……这些闻名遐迩的历史建筑,都是游客们拍照打卡的好去处,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均位于北京中轴线上。
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近年来,北京中轴线?;な蝗肟斐档?,除了古建筑的修缮、传统文化的弘扬、公众的积极参与,还有一个标志性成果——《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ぬ趵?。伴随着这部条例的贯彻实施,历经700余年岁月洗礼的中轴线以及北京老城正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の奈锞褪潜;だ?,就是让过去拥抱未来。近年来,立法、执法、司法部门积极筑牢文物?;しㄖ纹琳?,文物安全严防严打严管严治机制日趋完善,中华大地上灿若星辰的文物资源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加快推动文物保护法治化进程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河南安阳,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气势恢宏的宫殿群、沉雄凝重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穿越了3000多年时光的文化遗存,让人叹为观止。
近年来,安阳进一步健全完善殷墟文物?;ぬ逯苹?,高质量推进殷墟?;すぷ?。2021年10月1日,修订后的《河南省安阳殷墟?;ぬ趵氛绞┬?。
“不容易!这条‘破冰’之路,安阳走了两年多?!卑惭羰腥舜蟪N岱üの泄馗涸鹑烁锌?,新修订的条例不仅加大了殷墟保护研究利用力度,而且着重解决了设立殷墟?;ぷㄏ钭式?、居民搬迁安置用地和经费等热点难点问题,使条例在“以法促?!钡墓讨校逑至恕耙苑ɑっ瘛?。
2015年,立法法迎来“大修”,设区的市被赋予地方立法权,文物?;こ晌胤叫粤⒎ǖ囊淮筇厣?。各地积极开展“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地方保护特色,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在河南,二里头遗址保护条例、辛村遗址?;ぬ趵纫幌盗械胤叫苑ü嫦群蟪鎏ǎ昧⒎ū;ご惺г氐睦肺穆?。
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近年来,红色文物和文化遗产立法成为地方性立法的一大特色。今年8月1日起,《甘肃省红色资源?;ご刑趵氛绞┬?。针对红色资源涉及面宽、内容丰富、主管部门较多的特点,条例确立了红色资源?;ご泄ぷ餍骰?,规定建立红色资源名录制度、红色资源保护责任人制度,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凝心聚力、铸魂育人的作用。
甘肃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甘肃也是重要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特殊历史地位?!备仕嗍∥幕吐糜翁涸鹑吮硎荆趵某鎏?,对进一步加强甘肃红色资源?;ご校蛟旄仕嗪焐幕晔?,助推文旅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文物?;しㄊ俏奈锉;ち煊虻幕⌒苑?。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行文物保护法在一些方面已同文物?;すぷ魇导屎途蒙缁岱⒄剐枰幌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文物立法,2013年以来对文物?;しㄗ鞒鋈涡拚?。据了解,当前文物?;しㄐ薅┎莅敢蚜腥胧慕烊舜蟪N?023年立法工作计划。国务院颁布实施《博物馆条例》和修订后的《水下文物?;す芾硖趵?。近20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连同200多部地方性法规,初步构建起文物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我国文物?;しㄖ谓ㄉ枞〉孟灾?。
坚决守住文物安全红线
3件汉代文物被追回!近日,陕西省宝鸡市公安局金台分局经过缜密侦查、周密部署,成功破获一起倒卖文物案,现场查获汉代陶鼎、陶盖、“鬼灶”共3件。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不朽见证,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在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从事盗挖、倒卖文物等犯罪活动。近年来,公安机关与文物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开展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坚决守住文物安全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据统计,2020年9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侦破各类文物犯罪案件5900余起。
追缴文物是打击文物犯罪工作的重中之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追缴青铜器、瓷器、陶器等各类文物10万余件,其中一、二、三级珍贵文物8600余件,包括东汉“昭君出塞”铜镜、宋代龙泉窑青釉八方盏等一级文物。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始终保持对文物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加强大案积案攻坚,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切实?;す椅奈锇踩?。
打击文物犯罪之外,文物部门切实做好文物行政执法,用日复一日的努力维护文物?;し扇ㄍ?,筑牢文物安全底线。目前,全国31个省份已将文物安全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27万余处文博单位落实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有力促进了各地文物安全责任落实。国家文物局聚焦法人违法和火灾事故,先后开展了文物法人违法专项整治、文物火灾隐患整治专项行动。在文物法人违法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查处文物法人违法案件673起,涉及内蒙古元上都遗址、湖北七里坪革命旧址等的一批重大典型案件被严肃查处。
国家文物局还不断加强执法督察制度建设,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指导地方落实文物行政执法责任,明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文物执法工作;出台文物督察约谈办法、文物违法案件督察办法以及文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文物行政执法督察工作,各地文物行政执法能力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4月,海南海口,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四尊圆明园兽首铜像的仿制品亮相中国海外文物回归成果展展厅,引发众人围观。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追索流失文物的法规制度,文物追索返还国际合作不断扩展深化,文物返还“中国声音”显著提高。流失文物回归取得突破性成果,32批次、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其中不乏圆明园虎鎣、秦公金饰片、皿方罍器身、曾伯青铜器等一大批珍贵文物,有力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文化自信。
织密文物司法?;ね?/strong>
鸥鸟群嬉,水清岸美,古老的安平桥长卧在安海湾上,一桥一海相映成趣。
这座横跨福建泉州晋江、南安两地的石桥,建成于南宋年间,是我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承载着灿烂的海丝文化。然而,安平桥的传统风貌也曾一度遭到破坏。经年累月的风沙侵蚀,导致安平桥的桥墩、桥板、渡头石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当地的“嗦啰嗹”“掠鸭”非遗项目也渐渐没了踪影。
2019年5月,晋江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经过现场巡查和调研走访,向晋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安海镇政府发出了一份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ぐ财角?。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检察建议要求,对安平桥进行了修缮?;?,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2022年年初,保护工作圆满完成,承载着人们乡愁记忆的安平桥又回来了!
“安平桥不仅仅是桥,它是我们一代代人的根脉记忆,也孕育了晋江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和乡愁情谊。加大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也是一个对抗遗忘、对抗遗失的过程?!卑彀讣觳旃偎?。
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激活并提升文物和文化遗产治理水平,三年多来,福建全省检察机关立案办理该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00多件,诉前程序案件也超600件,诉前整改率100%。省人民检察院推动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紧紧围绕特色文物?;ご嬖诘耐怀鑫侍猓中哟蟀炖砹Χ?。全省检察机关还与相关部门建立文物和文化遗产?;ば骰疲诶肺幕?、不可移动文物等地设立检察室、联络点,增强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ず狭?。
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5年出台司法解释,将文物?;つ扇牍嫠咚戏段б岳矗觳旃嫠咚显谖奈锖臀幕挪;ち煊虺中⒘?,取得丰硕成果。宁夏黄羊湾岩画、陕西郑国渠首遗址、新疆乌图布拉格土墩墓、重庆大足石刻……在公益诉讼的推动下,文物?;すぷ饔胧奔淙埽奈镒试词鼗ず?、传承好、利用好,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风华。
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发布依法?;の奈锖臀幕挪湫桶咐U庑┌咐嫖奈镏掷嗥肴?,既有古代文物,也有革命文物;既有国有文物,也有民间文物,集中展示了人民法院筑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屏障的实践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并纳入“全国案件库、文书数据库”的各类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案件达12000多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地方的人民法院结合审判职能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改革,提升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ぷㄒ祷?。福建法院积极建设专业化文物司法审判组织,在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遗产地设立集“立审执”为一体的遗产?;ぱ不胤ㄍズ妥ㄒ瞪笈凶橹?,跨域受理历史文化空间范围内的案件。山西法院积极探索“司法+历史文化?;ぁ贝葱履J剑闪⒃聘晕幕;しㄍサ茸欧ㄍィ蛟焓煜だ肺幕;し烧叩淖ㄒ瞪笈卸游?。
截至目前,我国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是一份十分厚实的文物家底!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ぁ⒋杏牒侠砝?,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近年来,立法机关、文物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单位协作配合,努力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文物治理体系,促进形成综合治理的有效合力,全社会文物和文化遗产?;さ姆ㄖ我馐断灾嵘?。
(本报记者 靳昊)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