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款_300快餐500一条龙,风楼阁全国同城官网入口,100元泡妞电话

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这些超“出片”的江苏古镇,正在联合申遗

发布时间:2023-03-03 10:01:46 | 来源:扬子晚报 | 作者:张楠 | 责任编辑:谢荣宇

春天的周庄古镇,幽巷砖缝里的小草冒了新芽;在同里古镇,春景中坐着手摇木船……3月份古镇旅游迎来好时光,这些古镇见证源远流长的江南水乡文化,是镶嵌在长三角诗意山水间的颗颗明珠,是彰显“江南味、国际范、水乡韵、田园风”长三角文旅形象的闪亮名片。2023年,包括周庄、乌镇在内的15个江南古镇联合申遗引发持续探索。

春天的周庄古镇,幽巷砖缝里的小草冒了新芽;在同里古镇,春景中坐着手摇木船……3月份古镇旅游迎来好时光,这些古镇见证源远流长的江南水乡文化,是镶嵌在长三角诗意山水间的颗颗明珠,是彰显“江南味、国际范、水乡韵、田园风”长三角文旅形象的闪亮名片。2023年,包括周庄、乌镇在内的15个江南古镇联合申遗引发持续探索。

早在1998年,联合国遗产中心亚太区主任明嘉扬在两次来华考察周庄等古镇后提出,不妨将苏浙六镇作为一个整体,以“江南水乡古镇”的名义申报世界遗产。2001年,江苏的周庄、甪直、同里与浙江的乌镇、南浔、西塘共6个古镇首次提出联合申遗,并于同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据了解,江南水乡古镇于2006年首次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包括苏州周庄、甪直、同里、沙溪、锦溪、震泽、黎里,无锡惠山,嘉兴乌镇、西塘,上海浦东新区新场在内的11个古镇,作为申遗古镇中的典型例证;苏州千灯、凤凰,湖州南浔、新市4个古镇作为申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共同构成江南水乡古镇的完整框架。

目前来看,水乡古镇已经通过实施“绣花”“织补”微改造,共同推进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留住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愁韵味。有机串联自然地理和人文风景,共同推动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此外,以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江南文化等为主题,推进古镇创建高等级旅游景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共同推出长三角“名城、名镇、名村、名山、名湖、名园、名馆”系列国际精品线路。

之前在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上,江苏还有5个案例入选长三角一体化文化遗产?;び判愦葱掳咐直鹗牵豪枥铩傲亲蛹湍罟莸拇葱滦员;び胗τ谩保茏叭钜侨鞘幸挪;せ鸹嶂茏ぷ髡尽?,甪直“蓝朵?三五斗企业服务基地”,同里“同里古镇退思园夜花园”,震泽“蚕猫系列文创”。

未来,苏州致力携手将长三角古镇打造成“产品丰富、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引领国内、享誉国际”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努力成为世界古镇文化旅游目的地。

苏州作为联合申遗的牵头城市,一方面,精心制作申遗文本,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江南水乡古镇申遗文本和?;す婊谋嘀乒ぷ?,申遗文本从历史文化传统的特殊见证、水乡建筑景观的典型范例、人与自然互动的杰出代表等方面提炼江南水乡古镇的突出普遍价值;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古镇?;ぷㄏ盍⒎?,颁布出台市政府规章《苏州市江南水乡古镇?;ぐ旆ā?,成为推动江南水乡古镇申遗的制度保障。

同时,苏州还进一步提升遗产?;す芾硭?,出台《苏州市古村落?;ぬ趵?,建立古村落?;すぷ髌兰厶逑岛投嗖庀低?,将由“城—镇—村”构成的江南水乡历史文化聚落体系作为完整?;ざ韵竽扇搿端罩堇肺幕潜;す婊?021-2035)》,并通过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国际旅游节等节庆会展活动加大水乡古镇宣传推广。

江南水乡古镇,未来如何走向世界、获取更大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记者从省文旅厅了解到,未来要以古镇为抓手,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板。统筹推进古镇文化文物资源的抢救性、预防性?;?,呵护好古镇古街的肌理和文脉,通过申遗深入挖掘阐释水乡古镇的突出普遍价值与时代价值。

大力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依托乡土民俗、历史遗存、传统工艺、舌尖美食等独特资源,挖掘特色文化、选择特色产业、丰富特色业态,打造各具魅力的古镇文化旅游体验。

联动开发彰显湖光山色旖旎魅力、展示枕河人家诗意生活的精品文化旅游,培育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使古镇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加强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修旧如旧、重塑空间美感,结合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内涵,近年来,不少古镇创新探索发展新模式,真正做到“活起来、火起来”。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