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つ昊嵴谏挛饔芰志傩校?00余项非遗、500余名非遗传承人运用匠心巧思,共同展示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
近年来,大量传承人和企业用现代审美对非遗进行二次创作,用文化衍生品拉近了人们与非遗的距离。
在首届中国非遗?;つ昊岬姆且糯蠹?,胶南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田胜被参观者团团围住?!敖改?,我们提取胶南年画特色元素,做成生活日用品,很受市场欢迎?!碧锸に底拍闷鹨惶撞杈哒故酒鹄矗噬昊杌娴牟ブ钟胧栈癯【?,为青色的瓷器增添了灵动活力。
胶南年画是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沿袭了民间年画的特色,借鉴吸收了中国工笔画、民间剪纸等艺术特点,逐渐演变形成了构图饱满、色调跳跃、造型质朴而夸张的艺术风格,融合年画元素制成的文创产品精巧可爱。
田胜认为,只有融入时代气息、走进日常生活,非遗的魅力才能被感知,技艺才能代代传承。
在58岁的国家级非遗绞胎瓷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看来,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技艺创新。
绞胎瓷发源于北宋瓷窑当阳峪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泥,用独特的绞胎技法编织制胎、焙烧而成。
柴战柱从事制瓷业30多年,经历了绞胎瓷的复烧与复兴?!耙家辗⒀锕獯螅鸵诖葱律舷鹿Ψ??!辈裾街?,“原先绞胎瓷只有羽毛纹、席编纹、菊花纹等纹饰,现在可以把山水、人物、花鸟等用绞胎制作工艺编织出来体现在瓷器上。我们还和河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升级泥料配方、釉料配方等,已获得多项专利?!?/p>
据柴战柱介绍,目前,当阳峪村从事绞胎瓷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工艺技术研究的企业有6家,专业合作社1家,还有20多个家庭作坊,年销售陶瓷约30万件(套)。
近年来,年轻传承人正在成为短视频、直播平台上非遗文化传承、传播的主力军。
河南省级非遗项目孟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就开通了抖音账号,从一开始发布剪纸视频只收获一二十个赞,到一次直播吸引1000多个粉丝,再到如今拥有34万粉丝,他不断在社交平台上展示剪纸技艺、讲解剪纸文化。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很浓,社交网络正好为二者搭建了桥梁?!背┭钛钏怠?/p>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