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すぷ靼旃矣肓瞎炭莆淖橹蚀匆庥肟沙中⒄怪行脑诰┕餐靼臁笆只衬芪幕挪;び氪小惫恃刑只帷?/span>
中国网11月11日讯 (记者 苏向东)为纪念《?;な澜缥幕妥匀灰挪肌?0周年,11月10日,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すぷ靼旃矣肓瞎炭莆淖橹蚀匆庥肟沙中⒄怪行脑诰┕餐靼臁笆只衬芪幕挪;び氪小惫恃刑只??;嵋槿衔?,下一个十年将是中国和世界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び氪械闹卮蠡銎?。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领域、数字化技术领域的学界、业界专家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焦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さ淖饔?,从文化传承、科技赋能、公众参与等方面共同探讨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さ男履J?、新趋势。
图为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褚建好致辞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褚建好在致辞中分享了“北京中轴线上的数字化实践”,希望与会专家以研讨会为契机,探讨未来文化遗产?;し⒄沟男虑魇疲幕挪;さ娜蚴址⒄固剿餍侣肪?。
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在致辞时表示,新的数字化实践正应用于整个文化遗产领域,数字化技术将为遗产保护的从业者和公众提供更完善、更广泛、更平等的机会,同时提升世界遗产地管理水平。
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部门负责人杨碧幸指出,文化遗产保护当前面临许多挑战,数字科技是有效促进文化管理和交流、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知度、关注度和参与感的重要手段。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指出,数字化已成为中国文化政策的主题词,下一个十年将是中国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び氪械闹卮蠡銎凇U畔魉?,中国数字化的启动较早,但整体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在文化遗产这一端未能得到充分赋能,导致内容生产和消费端不平衡。一个实例就是,以前是实体文物封存在仓库,现在是数字文物封存在仓库,展出率低,因此,当前数字化政策的重点是加速提高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浪潮:初心与重心》的演讲中强调,文化遗产数字化的重心是“连接”,遗产本身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连接,是中国和更多国外之间的连接,以及遗产和更多不同人之间的连接,这个连接的核心是拉近距离。所有数字化传播的产品和项目,都企图让更多的人从认知者转化成文化遗产?;さ男卸摺Q钤矫魉?,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应以数字为媒介、创意为核心,最终使文化遗产增值,这样才能实现文化遗产的多样化表达,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汉斯?道维勒表示,数字化的形式使人们能更广泛地接触遗产,不受任何物理和空间限制,使当世后代能够永久访问这些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遗产。
前联合国秘书处高级经济官员梅里·马达沙希分享了通过对欧洲文化遗产数字资产进行可持续的跨边界、跨语言、跨部门的数字开发,着力提升欧洲民众能力建设、创新数字娱乐和参与方式的新路径。
“数字化不仅仅是科技、手段和方法,还是文化本身,是主客体融合的新业态?!敝泄治幕抛鼙嗉率だ晕幕挪攘煊蚍岣坏氖只τ冒咐薪舛粒捌涫?,你发一个抖音你就是数字文化的创造者,所以创新创意是数字化的根本和灵魂?!?/p>
元宇宙技术将在文化遗产相关的研究和传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北京邮电大学交互技术与体验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洪,与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米兰理工大学教授米凯莱?布鲁奈罗的研究思路不谋而合。陈洪说:“元宇宙技术体系对于文化遗产的时空一致性复原有很大帮助?!辈悸衬温匏担骸叭绾挝昵崛斯刈⑽幕钪婵梢蕴峁┚薮笾?。丰富的数字内容可以为全世界的遗产研究者创造价值,同时也为世界创造了一个人人都能获取的全新维度的知识库?!保ㄍ计芍靼旆教峁?/p>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