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款_300快餐500一条龙,风楼阁全国同城官网入口,100元泡妞电话

网站无障碍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站内搜索

农业文化遗产:今天如何更闪光

发布时间:2022-08-01 16:08:02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陈 晨 | 责任编辑:苏向东

浙江湖州南浔区新荻村充分挖掘?;闾辽放┮的J降哪诤?,创建了“油基鱼塘”等新型模式。新华社发

  江苏兴化千垛景区风光。新华社发

水面上,一株株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水面下,一尾尾红鱼在稻田里纵情游弋。鱼儿“游”过数千年,“游”入世界舞台。日前,全球首批、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再次吸引世人目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青田县举办,这是20年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国组织召开的规模最大、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会议。

今年5月,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18项,数量居世界首位。

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农业劳动实践中,更是孕育出无穷的农耕智慧,创造了梯田、稻鱼、游牧、庭院等类型丰富的农业系统,相伴而生侗族大歌、哈尼四季生产调、青田鱼灯舞等多彩的民俗文化,留下了众多至今仍鲜活的农业文化遗产。

今天,当我们以游客的身份走进农业文化遗产,能看到怎样的景致?能品味哪些农耕文化?今天,已走过数千年时光的农业文化遗产,如何在当下、在未来更好地闪光?

看的是景致,更是传承数千年的农耕智慧

“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每年四月左右,江苏兴化,油菜花绽放,铺洒开来的金黄和蓝天碧水相映成趣,块块垛田宛如一座座小岛,游客可乘船在交错的港汊中穿梭,也能钻进垛上的油菜花田沉醉其中。在云南,层层叠叠的红河哈尼梯田,以丰富的色彩和如画的风景诠释了何为“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呈现了“大地雕塑”这一绝美的艺术品。

这些或旖旎或磅礴的景观,有着相同的头衔——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湖州?;闾料低?、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纵观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每一处都有独特的景致。更重要的是,景致背后,蕴含着传承数千年依然灿烂夺目的农耕智慧和文化。

有多独特和夺目?2012年,我国率先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发掘,至今已认定6批共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俺晌蛑匾┮滴幕挪紫缺匦肴胙≈泄匾┮滴幕挪?,并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此基础上,还要达到五条标准:保障食物和生计安全;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功能性;具有特有的农业知识体系和适应性技术;具有独特的农业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组织,否则无法传承到今天;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土地及水资源管理体系。此外,入选的遗产还要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并承诺今后的保护措施?!绷瞎概┳橹蛑匾┮滴幕挪蒲ё裳∽楦敝飨⒅泄┮悼蒲г号┮稻糜敕⒄寡芯克芯吭崩钕鹊赂嫠呒钦?。

可见,没有历史的积淀、没有智慧的凝结,没有文化的传承,便无法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身份讲述中国璀璨的农耕文明。

1300多年前,青田先民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条件,创造了“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稻鱼共生系统,形成有塘皆有水、有水皆有鱼的景观;?;闾料低车南让裥藿ㄋこ膛爬苑篮椤⒔D昊耐莸厣钔诒涑捎闾?,塘泥堆放在四周作为塘基,形成已有2500余年历史的“塘中养鱼、基上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甭躺飞J剑还岬咀魈萏锵低吵浞掷蒙降刈试?,形成了森林在上、村寨居中、梯田在下,水系贯穿其中的生态布局……

“这些代表中国智慧的农耕文化为世界贡献了丰富且领先的耕作方式,创造了壮丽的农业生态景观,对于?;の镏忠挪试春蜕锒嘌跃哂兄匾壑??!迸┮蹬┐宀咳蛑匾┮滴幕挪椅被岢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孙业红表示,我国18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几乎涉及农林牧渔各产业,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系统,特色十分鲜明,代表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在国际舞台上展示着中华古老农业文化的魅力。

李先德分析,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的农耕智慧和文明可主要概括为三点。一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的智慧,比如兴化垛田农业系统的先人在本不能进行农业生产的低洼地区挖低地为塘,垫高地为垛,塘里养鱼,垛上种庄稼,把连年洪涝之地变成鱼米之乡,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提高耕地产出。二是体现了中国古人探索发展生态绿色农业的智慧。在化肥农药发明之前,中国传统农业的病虫防治有以虫治虫等多种方法,也有通过水旱轮作、换茬轮作等途径阻断病虫害传播的耕作措施,这些举措在农业文化遗产地仍有大量使用。三是丰富的文化形式蕴含了大量农耕知识和生活智慧,哈尼四季生产调记录了山区梯田生产技术及礼仪禁忌,并指导人们什么季节从事什么农业生产活动。

因此,当我们走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尽收眼底并应了然于胸的,不仅是壮丽或秀美的景色,更当是绵延不绝、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明。

当农遗与旅游碰撞融合,游客和当地居民能收获什么

走进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主展厅、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厅、中国水稻文化厅、瓯江淡水鱼厅等展厅,全面展示了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渊源、生态模式、农耕技艺和文化传承与发展。“博物馆主体建筑以鱼的灵动意象为造型,与遗产地内的山水林田村自然融洽,借景入室,内外照应,寓意稻田养鱼天人合一的传统农耕智慧?!鼻嗵锏居愎采低巢┪锕莨ぷ魅嗽焙橛罾嫠呒钦撸庾攀阶匀簧┪锕菔橇私馇嗵锏居愎采低澈椭匾┮滴幕挪拇翱?。

这扇窗口,是如今青田旅游的一张名片。除此之外,主题公园、“稻鱼之恋”文化节、青田鱼灯舞演出等也是发展农遗旅游的重要内容。

农业文化遗产是古人以勤劳和智慧留下的农耕文化课堂,在当下,也成为一种旅游资源。相较简单的观光游,农业文化遗产这一资源,能赋予游客更多文化体验。孙业红观察到,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吸引不少游客,很多农业文化遗产地积极进行农文旅融合,充分挖掘当地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的文化和智慧,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将旅游作为带动遗产地经济发展、提升遗产地品牌价值及改善居民生计的重要方式。如?;闾料低嘲蜒醒в巫魑厣?,形成科普研学体验基地;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将梯田观光与摄影、民族文化、生态康养等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褂行┡┮滴幕挪靥剿髦魈庑月糜尾罚⒅魈獠吞?、主题博物馆等,努力把农遗特色呈现给游客。

这样的探索和发展确实不在少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未讲天下事,先品观音茶”的福建安溪,推出多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路线?!坝慰涂梢栽诎蚕胺谩K坎杪贰?,在铁观音发源地聆听茶文化课,在茶山茶田中赏瀑听泉,走茶园古道,看茶艺表演,体验制茶等?!卑蚕嘏┮蹬┐寰值匙槌稍?、农业区划中心主任张长水向记者表示。

孙业红认为,农遗旅游在传统观光游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向游客提供遗产相关的知识和体验。因此,研学游、生态康养游、农耕体验游等是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的重要形式。由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和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及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会使旅行更具地方特色和融入感,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李先德向记者介绍,广西龙脊梯田、江苏兴化垛田农业系统、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都有不少可取之处。以龙脊梯田为例,除了景观壮观优美,龙脊梯田居住着壮、瑶等少数民族,游客在那里可以体验插秧、犁田、割稻、抓鱼、打糍粑等传统农业生产活动,还能体验少数民族歌舞如顶竹杠、背新娘、长鼓舞及红衣节、晒衣节等特色节庆。

“龙脊梯田的民宿、餐饮等发展很好,带动了梯田所在的大寨村村民就业?!痹诶钕鹊驴蠢?,龙脊梯田发展旅游最值得学习的,是旅游业多方参与下的利益分配机制:把景区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梯田景观的使用费和梯田维护的补偿费用,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

游客饱览了农耕景观、收获了文化体验;当地居民在青山绿水间生活得惬意,还有了更高的收入;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精髓不仅继续闪耀而且知名度更大——在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な导?,“火候”恰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无疑是多方共赢的模式。

在发掘中?;?、在利用中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如何“活”得更好

今天,我们能与从历史中走来的数千年中华农耕文明对话,能亲眼所见那一壑一丘、一稻一鱼,离不开我国在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传承利用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中国是这项倡议的最早响应者、坚定支持者、成功实践者、重要推动者和主要贡献者。2012年,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启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ぁ?/p>

“为摸清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底数,2016年,原农业部开展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北京、浙江、广东等地也开展了省一级的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崩钕鹊陆樯?,我国还建立了农业文化遗产监测评价体系,开展了系列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工作,推出“农遗良品”宣介活动,发起“农遗良品优选计划”,提高农业文化遗产品牌知名度。此外,大批科研工作者进行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科学研究,助推遗产资源开发利用。

孙业红认为,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地方社区对农业文化遗产都很重视,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在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和传承利用方面取得诸多成就,走在了国际前列。

据统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带来的农产品品牌增值在10%~30%左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对当地居民的直接收入贡献率接近40%,并吸引一部分人返乡就业,增强了农民的自豪感。但成就显著的同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氨热缟形唇⑷缘耐晟频谋;っ?,畜牧业、渔业等方面发掘?;ちΧ炔还?,高水平科研尚显不足,对遗产地社区层面的支持力度仍需加强等?!彼镆岛焖?。

李先德认为,目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び刖梅⒄怪浠勾嬖谝恍┟埽荒昵崂投ν饬鞯贾乱挪卮撑┮导际鹾椭洞写嬖谝欢ǖ睦押吞粽?。

在发掘中?;ぁ⒃诶弥写?,“活着”的农业文化遗产,怎样“活”得更好?李先德说,从国家到县市应对全球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给予一定的?;し⒄棺式鹬С?,以利于当地开展?;し⒄构ぷ?;对科研领域的农业文化遗产各类价值挖掘研究给予专项支持,集中科研人才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价值;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人才培养。

农业文化遗产是活态遗产,活态性和系统性是其重要特征。孙业红告诉记者,农业文化遗产多元价值的挖掘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づ┮滴幕挪?,不是要固化在过去的农业生产方式,而是要从传统中汲取智慧,更好地服务于未来,服务于可持续发展。

具体到农文旅融合发展这一?;だ寐肪?,孙业红表示,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旅游是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的动态保护路径,要走好这条路,需要进一步增强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能将农遗旅游简单等同于一般的乡村旅游,要关注农遗旅游的核心,凡是脱离农业生产发展旅游的行为都会对农业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农遗旅游必须注重当地社区和居民参与,试图脱离当地居民开发旅游对农业文化遗产地而言是不可能成功的。农遗旅游发展要重点关注遗产价值传播,通过游客参与形成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传播链,要充分挖掘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景观和文化的独特性,设计更有参与性和遗产价值展示性的旅游产品。

(本报记者 陈 晨)

我国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2005年(认定年份,下同)

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2010年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2010年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 2011年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2012年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2012年

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2013年

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 2013年

陕西佳县古枣园 2014年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2014年

福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2014年

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2017年

浙江湖州?;闾料低?2017年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2018年

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 2018年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2022年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 2022年

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 2022年

(陈晨整理)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