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讲好当代文物保护故事能有效唤起文化记忆与精神力量,同时促进全球范围内人类文明的互鉴共进。近年来,我国在活化文化遗产、推动人民共享的文保实践上获得了长足发展,涌现了不少新举措和好经验,良渚古城?;ぞ褪瞧渲械牡湫桶咐?。
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良渚古城遗址充分统筹文物?;?、传承与利用的关系,通过人民性的价值体现、创新型的媒介赋能与国际传播交流实践,讲好新时代文物?;す适?。
在讲好当代文物?;す适碌闹魈迳?,需要人民性的价值体现让文物“火”起来。文物?;さ某晒菁叭嗣袢褐冢獠唤鍪谴游谋9ぷ鞅旧淼闹澳艹龇?,也是更好处理历史与当下、文物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必由之路。浙江杭州市及其下属的余杭区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补偿因文物?;ざ艿剿鹗У母鋈撕妥橹?,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民生事业改善,增强遗产区原住民的获得感。在遗产区外,通过梦栖小镇、良渚文化村、美丽洲公园3个特色园区,让居民共享文化资源。以良渚博物院为核心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直人气火爆,文化的种子在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中播撒传承。
在讲好当代文物保护故事的形式上,需要创新型的媒介赋能让文物“活”起来。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に?,利用媒介赋能推动文物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讲好新时代文物保护故事十分重要。良渚古城遗址充分挖掘文物内涵,探索跨界融合,开拓“文物+旅游”“文物+文创”“文物+教育”等新业态。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开展“云展览”“慢直播”,提供考古流程体验,还将良渚文明植入热门的手游场景。通过呈现可视化、传播互动化、体验沉浸化、共享便捷化、消费多元化等优势,文化遗产得以永葆活力。
在讲好当代文物?;す适碌那郎?,需要通过国际传播交流的实践让文物“走”起来。历史文化遗产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扩大中华文明影响力。良渚文明的纪录片在近20个国家的主流媒体播出,多语种解读良渚文明的短视频《良渚微讲坛》也在网络引发热议,海外总覆盖人数近2亿。此外,良渚还在推进“良渚与世界”活动,展开世界遗产?;す芾淼墓识蕴福澜缥幕挪谋;だ霉毕字泄?。这些实践,在世界舞台上搭建起文明对话的桥梁,为文物?;す适碌拇プ⑷胄禄盍Α?/p>
站在历史新征程的起点上,讲好人民共享的文物?;す适露杂谥谢拿鞯拇蟹⒄狗浅V匾?。推动文物资源与媒介资源深度融合,使文物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人民,是文保人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担当显现。
(作者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13日 13版)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