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款_300快餐500一条龙,风楼阁全国同城官网入口,100元泡妞电话

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闻“汛”而动 各级文物部门奋战文物防灾减灾工作一线

发布时间:2021-10-13 09:02: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秦金月 | 责任编辑:秦金月

中国网10月13日讯 近日,山西大部分地区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部分河流出现险情。山西多处文物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闻“汛”而动,各级文物部门紧急应对,全力打好汛期文物?;ふ?,扎实做好文物防灾减灾工作。

暴雨影响山西古建

日前,山西持续暴雨。10月2日20时至7日8时,山西省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秋季最强的降水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达119.5毫米,山西中部连续出现区域性暴雨,山西省共5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同期历史极值,6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同期历史极值。

北方罕见、破历史纪录的持续降雨,对山西古建筑带来重大威胁。记者从山西省文物局了解到,截至10月11日下午19时,山西各市上报全省共有1783处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现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及周边护坡、围墙坍塌等险情,9座博物馆纪念馆(古建筑博物馆)也出现小面积漏雨等情况,未造成人员伤亡。

山西晋城市市级文物?;さノ淮蠓蚪滞恋孛砘で教?/p>

经初步评估,受灾害影响文物中,全国重点文物?;さノ?76处,省级文物?;さノ?4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1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さノ坏牟豢梢贫奈?03处。从受灾害影响程度上看,严重的(局部垮塌或造成重大结构风险)有89处,含国保2处、省保7处、市县保30处;比较严重的(有部分垮塌及存在其他结构风险)有750处,其中84%为市县保和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一般损伤的(漏雨、裂缝、檐部损伤及构件掉落)有865处;有79处周围护坡、围墙等受损。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文物资源丰富,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古建筑28027处,古遗址13477处,古墓葬4298处,石窟寺及石刻111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715处,其他246处。在全省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其中古建筑421处),省级文物?;さノ?08处(其中古建筑407处)。

“山西众多的文物大都在地上,是全省文物受灾范围大、受灾文物数量多的部分原因,特别是古建筑,多为木架构结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砖瓦等,尤其是一些民居、祠堂、革命旧址等建筑,在长时间连续雨水的天气中,更容易受到损伤?!弊胰衔?,“另外山西疏松的高原土质,在雨水多时,也极易形成坍塌、渗漏等情况?!?/p>

有关专家分析,从山西文物总体受灾情况看,其中近一半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さノ坏牟豢梢贫奈?,漏雨、裂缝、檐部损伤及掉落构件等受灾程度占总量的近一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险情是屋面小面积渗漏及周边护坡岩体、地基等出现滑坡,低级别和未定级文物出现墙体坍塌、梁架倾倒等险情相对多一些;博物馆纪念馆部分漏雨区域多是配套建设的公共区域,文物库房、展厅等未受影响。

闻“汛”而动

10月11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主持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支持山西省因灾受损文物抢险和?;ば奚晒ぷ鳌!耙钊牍岢孤涫迪敖阶苁榧枪赜诜姥淳仍趾桶踩ぷ髦匾甘九揪瘢岢孤涫抵醒胗泄亓斓纪局甘疽?,高度重视文物应急抢险工作,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保障文物安全。”李群强调。

国家文物局立即派出专家组实地勘查掌握文物受影响情况,指导文物救灾工作,紧急拨付文物应急抢险资金,支持山西开展因灾受损文物应急、抢险、修复等,确保文物第一时间得到应急?;?,并将在后续文物?;は钅亢途焉细柚氐闱阈卑才?。指导山西继续加强巡查排险,完善应急措施,做好安全防护,严防次生灾害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山西省文物抢险修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各地加强日常管理,采用遮盖、临时支护等措施对有险情的建筑排除险情。平遥城墙出现险情后,山西省文物局先后于10月5日和7日分别派出专家赴现场进行指导排险工作;对受灾文物进行分类推进?;?,通过边报批边施工的方式做好应急抢险。

“我们也加大了险情监测力度,特别是对于出现险情的岩体、护坡、夯土、城墙等加强监测,防止出现坍塌、滑落,确保周边民众和文物安全;做好文物构件的保护,指导市县对已坍塌的文物建筑构件进行分类编号,并在后续保护修缮中尽可能使用原有构件,以保留更多的历史信息?!鄙轿魇∥奈锞钟泄馗涸鹑私樯?,资金和项目正在做相应调整和统筹安排,尽可能将出现险情的建筑和已经立项的建筑相结合,通过方案的补充设计将险情建筑纳入修缮范围;正加大预防文物常见险情的科研支持力度,针对性研究各类险情的解决方案。

同时,山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文明守望基金”捐款通道也向社会开放,助力山西受灾文物抢险修复。10月10日,为响应救灾,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宣布先期捐赠5000万元,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文物?;せ鸹?、山西省红十字会等机构合作,助力当地政府救灾、民生保障、文物古建抢救与灾后重建等工作。 

着力加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strong>

“全国重点文物?;さ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现严重险情的较少?!鄙轿魇∥奈锞钟泄馗涸鹑私樯?,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加大文物?;の拮式鹜度?,“十三五”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用于古建筑类文物?;さノ坏奈藓颓老毡;ぷ式?0.6亿元,其中中央文物?;ぷㄏ罹?.76亿元、省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3.84亿元,使全省358处文物单位中的部分文物建筑得到了有效保护。出台《山西省文物建筑构件保护管理办法》《文物?;すこ坦芾戆旆ā贰渡轿魇∥奈锉;すこ涛拿鞴さ毓芾戆旆ā返刃幸当曜己凸娣?,为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据??怪匾沤ㄖ筒仕?、壁画的数字化?;すこ?,通过数字化手段对重要古建筑和彩塑壁画进行数字化信息保全,对平遥城墙、永乐宫壁画、佛光寺东大殿等重点文物?;さノ唤邢涨榧嗖?,山西省文物?;すぷ魅〉昧嗣飨猿尚?,国保、省保和部分市县保文物建筑保存状况明显改善。

“但作为文物资源丰富,特别是有着28027处古建筑的文物大省,如此繁重、迫切的文物?;と挝?,仅靠各级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文物自身规律等原因,山西省大多数市县保和尚未公布为文保单位的文物古建筑?;ひ廊皇堑鼻吧轿魇∥奈锉;っ媪俚淖畲笪侍夂吞粽健U庖彩谴舜卧趾χ惺芩鹧现氐奈奈?,多集中在县级及县级以下文物?;さノ坏脑颉!鄙轿魇∥奈锞钟泄馗涸鹑私樯埽杂谡庑┪奈?,一方面山西省文物局正在不断提升相应的?;ぜ侗?,加强文物安全督察和文物建筑安消防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国家文物局及省级文物部门鼓励各地政府出台配套激励、奖补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文物?;?。

据了解,2017年山西启动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文明守望工程”,山西省文物局与省工商联建立了每年召开2次文物建筑认养推介会的机制,目前已先后在盐湖区、浑源县、河津市、高平市等地召开了4次文物建筑认养推介会,完成文物认养238处,吸引社会资金3亿元。

打好汛期文物?;ぶ鞫?/strong>

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文物防汛救灾工作,始终坚持以防为主,将文物?;さノ磺老占庸毯捅;ば陨枋┙ㄉ枘扇胛奈锉;すこ讨氐阆钅?,将自然灾害应对处置纳入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重要内容,每年对灾后文物修缮、修复给予重点支持。

特别是今年进入汛期以来,国家文物局密切关注各地汛情,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向相关省份发出电话预警,印发关于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全国文物防汛安全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要求各地要保持高度预警状态,密切关注汛情,全面排查可能面临的灾害险情,整治安全隐患,周密组织防灾减灾工作,妥善做好受损文物后续?;すぷ?,搜集、保存好文物构件或者部件,组织文物修缮、修复,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

今年6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增多,受台风和持续降雨影响,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一些地方文物单位受到洪水威胁。

7月,一场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突袭河南,给河南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郑州市、洛阳市、巩义市、济源市、新乡市等文物单位密集地区遭受严重灾害,部分博物馆和考古工地有渗漏进水情况,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さノ辉馐懿煌潭人傧涨?。郑州商城遗址、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等地覆土坍塌,所幸文物本体未受损。

河南鹤壁辛村遗址考古工作人员雨中排水

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专题研究支持河南省受灾文物抢险工作,拨付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项目资金。于暴雨之中,于洪水过处,河南文物人展开了一场生死时速的紧急救援,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抽排水作业,加大巡查、支护等工作力度,河南各地受灾文物建筑、古遗址、考古工地、文物?;すこ坦さ丶安┪锕莸那谰缺;ず椭亟üぷ饔行蚩埂?/p>

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于7月25日12时30分前后登陆浙江舟山普陀区,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中心气压965百帕,中心最大风速38米/秒。

在台风“烟花”登陆前后,江苏、浙江、上海文物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部署要求,根据国家文物局部署,提前预判部署,加强预警预报,将有文物分布的水库、河流和山区、沟谷等洪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作为重点排查区域,将古桥、古城墙、古建筑和依托文物建筑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以及文物保护工程工地、考古发掘工地等单位和场所,作为重点排查对象,全面排查可能面临的灾害险情,整治安全隐患。制定完善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浙江自然博物院准备沙袋等抗台风“烟花”物资

台风过境期间,相关省份文物?;さノ?、博物馆、考古工地等安全有序,未发生文物安全事故和严重受灾、受损情况,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文物安全。

按照国家文物局安排部署,山东省文物局自5月份汛期来临之前组织全省文物部门开展了革命旧址险情排查工作。经排查,全省共发现80处存在险情的革命旧址。山东省文物局紧急组织各市立即采取支护、覆罩等临时措施,避免险情进一步扩大。

山东省委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启动革命旧址抢险加固方案编制工作,建立抢险加固销号制度,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抢险加固工作。革命旧址抢险加固工作完成后,旧址现存的重大险情排除,有效地改善革命旧址保存状况。

系统推进文物防灾减灾工作

文物防灾减灾工作是文物安全的长期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

针对易发生损毁的文物类型,国家文物局进行了分类施策。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出台《关于加强桥梁文物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桥梁文物防灾减灾各方责任,将桥梁文物纳入地方防灾减灾体系,明确各级文物行政部门任务分工,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技术建议。结合全国石窟寺?;だ霉ぷ髯芴宀渴?,开展了石窟寺专项调查,摸清石窟寺保存状况,重点推进中小石窟寺抢救性?;ぁV傅贾泄偶R胖繁;ば岱⒉肌豆赜诩忧砍乔嚼辔奈锉;す芾砉ぷ鞯某椤贰?/p>

目前,国家文物局正从多方面推进文物防灾减灾工作。一是推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将文物安全纳入防灾减灾体系,强化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文物安全主体责任,确保文物、应急管理、水利、交通、自然资源等相关各部门分工协作。二是指导各专业单位开展相关科研项目,推动基础研究、新技术应用及系统集成,形成系统科学体系,推动文物?;ご印扒谰刃员;ぁ毕颉扒谰刃杂朐し佬员;げ⒅亍弊?。三是综合近期山西、河南等地文物抢险救灾情况,举一反三,研究制定出台国家层面的文物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法,增强文物抗灾能力和抢险救灾保障。四是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关成果,进一步支撑文物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文物灾害风险预判、防范和统筹部署工作。

“文物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配合、持续努力,也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守护好文物安全?!蔽幕吐糜尾扛辈砍ぁ⒐椅奈锞志殖だ钊罕硎?,“全国文物系统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第一’的重要指示,自觉坚定地扛起文物?;さ牡谝辉鹑?,切实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ず谩?。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