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款_300快餐500一条龙,风楼阁全国同城官网入口,100元泡妞电话

站内搜索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速:续写齐鲁华章 古运河有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1-08-06 14:35:22 | 来源:齐鲁晚报 | 作者:张九龙 | 责任编辑:苏向东


千年运河文化

浸润沿线五市

7月29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聊城市政府主办的“千年运河·齐鲁华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建设集中宣传活动在聊城举办。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大运河沿线八省市和山东省运河沿线五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通过大运河文创活动现场演示、“运河绘事”作品展览等,反映出大运河文化?;?、传承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

这次活动是落实大运河文化?;ご欣霉ぷ魇〔考柿嵋榈诙位嵋榈木咛寰俅搿0樗婊疃木侔?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再度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大运河上下2500多年,蜿蜒3500多公里,是中华民族奔流不息的命脉。它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于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山东段流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和德州,包括8段运河及15处遗产点。山东河段占总河段的近三分之一,遗产点超过四分之一,是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的交通动脉,汶上南旺分水枢纽更是运河的咽喉和明珠。

历史上,大运河对山东影响深刻。德州因建造漕仓而选址运河东岸建城,清代已经帆樯云集,百货荟萃。临清“东控齐青,北临燕赵”,是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也是繁盛的商业中心。东昌府因运而兴,“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是运河九大商埠之一。济宁南达徐沛,北接汶泗,直通京畿,有“江北小苏州”之称。

时至今日,大运河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凹媚阅?000多公里的在用河道依然是我国的黄金水道,年运量达5亿吨。与世界各国运河80%以上均已废弃或改作其他用途相比,大运河开凿时间如此久远,还能保留如此长度的通航功能非常罕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张廷皓曾指出。

为了?;ず屠煤谜庀钗按蟮奈幕挪?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ご欣霉婊僖贰冻こ?、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两个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大运河的未来描绘了清晰蓝图。

运河文旅融合

迸发产业活力

千年流淌、生生不息的大运河展现着山东的历史风貌,担负着提升运河沿线城市品级的责任,承接着彰显齐鲁文化特色的使命。近年来,山东运河沿线城市积极作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河渔火,夜不罢市。依运河而建、依运河而兴的枣庄市台儿庄区,立足“古城、水城、绿城、慢城”定位,?;に⒋蛟焖肮?、弘扬水文化,重建的古城已成为齐鲁文化新地标,相邻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则演绎着运河生态?;び肼糜慰⒌男缕?。

此外,山东以微山湖、东平湖为集聚发展区,整合开发运河两岸文化旅游资源,串联山陕会馆、戴村坝、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济州古城、台儿庄古城以及鲁故城、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标志性项目,深入挖掘传统工艺、民俗节庆、地方戏曲等资源,积极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示范区。

运河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挖掘沿河城市的本土文化传统,构筑地域文化与运河文化的共荣平台,让运河文化体现在沿河城市的一地一物中,展现活的运河文化。

依托“运河之都”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济宁大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动计划和振兴计划,形成了以端鼓腔、鲁西南鼓吹乐、鲁西南民间织锦技艺等为代表的大运河国家级非遗项目,以玉堂酱菜制作技艺、渔鼓、微山渔家虎头服饰、梁山武术等为代表的大运河省级非遗项目,以夏镇八景故事、微山湖歌谣等为代表的大运河市级非遗项目。

为弘扬运河文化,各地还创作了现代戏《微山湖》、山东梆子新编历史剧《运河老店》《河都老店》、民俗风情剧《我家就在岸上住》、舞剧《忠义水浒》等文艺作品,把运河人家的故事搬上了舞台,开展“文旅+演艺”的跨界尝试。

国家文化公园

迎来“助推器”

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统领、以文化和旅游融合为主线,将有助于构建全域统筹、区域协同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叠加、优势互补,更好地带动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不过,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存在不少现实困难。运河沿线文化遗产?;ず屠贸潭炔钜旖洗?运河断航百余年,河道状况标准不一。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郑民德认为:“某些地区遗产?;ひ馐侗∪?存在重开发、轻?;さ墓勰?重视物质遗产,轻视非物质遗产现象突出?!?/p>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加精准的措施。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编制的《大运河文化?;ご欣谩笆奈濉笔凳┓桨浮氛接》?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大运河文化?;ご欣煤凸椅幕敖ㄉ璧娜挝瘛?/p>

根据《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大运河沿线将重点做好文化遗产?;ご?、生态环境?;ば薷础⒃撕雍皆俗吞嵘?、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文章。具体到文旅领域,重点是加强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沿线名城名镇名村、增强文化遗产传承活力、挖掘文化遗产时代价值,打造精品线路和统一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完善文化旅游与公共服务设施。

《实施方案》还细化了重点推进项目及任务清单。今后几年,各地将围绕《实施方案》,着重从遗址遗迹考古发掘展示、特色公园建设、古镇保护、非遗活化传承、旅游线路建设、文化研究与文艺精品创作、品牌文体活动打造、重要河段通水通航等领域进行破题。

“下步,我们将加强我省大运河文化与黄河文化、泉水文化、海洋文化的融合研究,强化宣传推介,推动主题艺术创作展示,讲活运河故事,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打造成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活力迸发的产业集聚区,齐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交流互鉴高地?!鄙蕉∥幕吐糜翁匙槌稍薄⒏碧に锸鞫鸨硎?。

千年运河,一脉相传。贯穿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五市的京杭大运河,已成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依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山东正全力做好大运河文化?;ご泄ぷ?讲好大运河故事,塑造运河文化品牌,以带动沿线城市文化旅游发展。(记者 张九龙



最新播报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